
智能供熱
我國集中供熱所用能源目前以煤炭為主,北京、上海及其他有資源條件的城市開始使用天然氣、輕油或電。目前,我國的供熱主要包括熱電聯產、區域鍋爐、分散鍋爐、電熱地膜、熱泵技術等,已經逐步形成了以熱電聯產為主、集中鍋爐房為輔、其他方式為補充的供熱局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供熱產業熱源總熱量中,熱電聯產占62.9%、區域鍋爐房占35.75%、其它占1.35%。
但我國供熱能源消耗仍存在嚴重浪費。僅以北京市為例,在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前,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為30.1瓦/平方米,執行節能標準后,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為20.6瓦/平方米,而相同氣候條件的瑞典、丹麥、芬蘭等國家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僅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僅北方采暖地區每年就多耗標準煤18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達70億元。
國家政策是推動供熱節能改造的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因。近期隨著霧霾天氣頻現使得國家對節能減排的執行力度增加、政府財政資金進一步到位以及供熱節能改造技術的逐漸成熟,市場前景廣闊。我國目前北方大部分供暖地區仍然實行按供熱面積收費而非按供熱量收費的方式,預計未來供熱收費方式將逐漸由按面積收費轉向按供熱量收費,為供熱節能改造打開廣闊市場空間。

供熱計量改革的意義
供熱計量改革,是近年來國家推行供熱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它對于促進建筑節能、完善供熱體制改革、節約群眾用熱費用等意義重大。我國目前的采暖系統普遍存在著供熱品質差,室溫冷熱不均,系統熱效率低等缺陷,時缺乏有效的計量手段,熱費收繳困難。因此實施采暖計量收費由過去的按面積收費轉向按實際用熱量收費,將有助于提高住宅用戶的舒適度,推動節能減排,實現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
節能減排 綠色生活-促進節約能源,節能率20%左右。
節能增資 提升收益-減少人力投資,有效提升收益。
能耗下降 效率提升-減少能耗,能源遠傳監控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消費明白 用戶放心-熱源商品化,多用多交,少用少交。
和諧物業 減少糾紛-管理精細化、清晰化,有效減少收費糾紛。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責任社會化,低碳環保,利國利民,為后代留更多生存空間。

供熱計量的主要方案

熱量表方案(計量分室溫控)

熱量表方案(溫控計量一體化)

通斷時間面積法方案

流量溫度法方案

流量溫度法方案

公共建筑供熱計量與節能
